绿巨人视频官网

绿巨人视频下载

马上评|珍·古道尔点亮的灯,还在指引世界

珍·古道尔 视觉中国 资料图

10月1日,联合国和平使者、珍·古道尔研究所创始人珍·古道尔走了,在加州进行演讲行程的她因自然原因逝世,享年91岁。她的一生,改变了世界理解动物和人关系的方式,也让环境保护成为走出庙堂和象牙塔的社会行动。

在公众眼里,生态保护常被包装成浪漫的冒险、动人的“胜利时刻”。我们从珍·古道尔身上,也更多的是关注她“传奇”的经历。可真实的自然保护,是充满风险、辛苦和无数次的拉锯和反复的过程:保护对象和栖息地可能在努力中继续退化,救助的个体也可能在反复抢救后依然离去;监测曲线并非总是向上,舆论也并非总是理解。

更残酷的是,还有人把生命留在了一线——比如和珍·古道尔、碧露蒂·高蒂卡丝并称为“灵长类研究三女杰”的戴安·弗西,在卢旺达和山地大猩猩相伴了18年,写出《迷雾中的大猩猩》,她的生命却在1985年停在了营地;在中国,也有为守护藏羚羊而牺牲的索南达杰、“丹顶鹤女孩”徐秀娟烈士等为这项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。所以,每年7月31日被定为“世界巡护员日”就是向在岗位上负伤、牺牲的巡护员致敬。事实有些让人不敢相信,但它更接近真相:这是一份不一定立竿见影,甚至不一定等来结果的工作,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负重前行。 

也正因为挑战巨大,环境保护从来不是靠“狭义英雄主义”能完成的。真正能穿越疲惫与挫败的,是把希望变成“流程”的能力——这正是珍·古道尔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:把证据讲成清晰的故事,把故事拆成人人可做的小步骤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背景的人都有位置、能接力,依靠网络和日常把事情做久、做深。 

黑猩猩造访珍当时所在的营地  北京青年报 图

回到她本人:1960年起,珍·古道尔在坦桑尼亚冈比国家公园开展长期研究,记录到黑猩猩会制造并使用工具、会捕猎并分享食物,且拥有复杂的社会和情感生活——这些发现重新划定了“人—非人”的边界。真正让她从“个人传奇”走向“公共影响”的,是她在科学动员与普及上的贡献。1977年,她创立珍·古道尔研究会(JGI);1991年,她发起面向青少年的“根与芽”(Roots & Shoots)项目,用“理解—关心—行动”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的宏大议题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。

在中国,这套理念和方法也落实了在地实践。由上海根与芽发起的“百万植树计划”自2007年起在内蒙古等地推进防风固沙与社区教育,形成“低门槛、可复制”的公众参与范式;在沿海地区和流域,团队将青年行动与本土濒危物种保护相结合,持续推进江豚、湿地、海洋垃圾等议题。

2024年,北京举行了“根与芽在华30年”的纪念活动;“根与芽”的行动网络覆盖了校园与社区,把环保教育和社会参与变成可持续的“日常动作”。今年2月,我代表工作单位接待过一批“根与芽”的同学来做长江江豚调研——他们关心的问题很“实”:观察点怎么选、怎样向孩子讲清楚、志愿者记录怎么规范。听上去是小事,却是公共参与能长期运转的关键:把点位、标准、流程钉牢,持续复盘迭代,再把做法交给下一批人。

珍·古道尔曾17次来中国,她与中国的缘分持续了很多年。2017年,她撰文赞扬了中国政府在改善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。2018年,她又登上央视的《朗读者》节目,隔空对话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黄泓翔,共同为大自然生灵“代言”。去年11月底,古道尔第17次到访中国,开启为期五天的“希望之旅”。

所以,纪念不只是缅怀。此刻,我们悼念一位传奇科学家,同时也接过她手中那只闪耀了生命之光的火炬,继续高擎,照亮人类和地球未来的希望。回望珍·古道尔的一生,她留给了我们一套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动的方法体系。我愿意这样概括:

实证为先:用长期、可复现的数据对抗情绪化与短视;

共情为桥:在物种与人的处境之间找到能被听见的语言;

在地为本:把自然保护与在地社区福祉充分结合,让当地人成为受益者与守护者;

代际为续:用“根与芽”把火种交给孩子们,让公共参与可复制可传承。

传奇谢幕,事业未竟。珍·古道尔的遗产,就像一座在风浪最大处持续发光的灯塔。灯塔不替你驾驶,却能在最糟的天气里帮你不迷航。只要这束光还在,我们就能在一次江豚的出没记录里、在一片恢复中的滩涂、在一堂走进校园的课程里,看见方向。这,或许就是对古道尔最好的纪念。

( 作者周威为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)

«    2025年10月    »
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
    文章归档
    友情链接

    Powered By 绿巨人视频官网